全部
当前位置: 教育帮教育文章语文学习名著导读宋江形象的精神分析

宋江形象的精神分析

12-14 15:52:59 | http://www.jiaoyu880.com | 名著导读 | 人气:257

宋江形象的精神分析,栏目:名著赏析大全 ,http://www.jiaoyu880.com 。

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领军人物,是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物。历史上的宋江和小说中的形象很不相同。在张政先生的《宋江考》中,他是“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迹而无讳”的坚决反抗者,是“勇悍狂侠”、为了反抗封建压迫作殊死斗争的英雄。那宋江是如何从这样的英雄,成为小说中武不及鲁智深、武松、李逵,文不如吴用的“平庸领袖”的呢?
  
  关于宋江形象变异的研究,历来倾向于两种说法:一是历史的观点,认为作者受了北宋亡后北方忠义军故事的影响,在宋江身上体现的是这些忠义军的特点;二是文化的观点,认为这种转变是由于作者受到“重伦理”的儒家思想影响而不断“醇儒化”的结果。但笔者在重新阅读作品后,感到无论哪种说法都不能完全使人信服。前者显得太空泛,我们应该如何去衡量忠义军的特点,忠义军的领袖就可以在文武方面不精通吗?后者说是受“重伦理”的思想影响,但这个观点的提出似乎只是集中于他的“忠义”观,那如何解释他面对李逵丧母后的“大笑”、他为赚秦明上山的不择手段、他几次三番的血腥报仇呢?笔者认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创作动力说”也许可以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的切入口。
  
  一、理论与背景
  
  弗洛伊德在自传中认为,“艺术作品,是无意识愿望在想象中的满足;像梦一样,具有调和的性质;不像梦中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性产物,它旨在引起他人的共鸣,唤起并满足他人相同的无意识的愿望冲动。”作家将自己在现实中受到压抑的情感和不能实现的愿望放在了作品中,凭借着作品、作者和读者完成了宣泄和实现。
  
  《水浒传》的写作年代是元末,当时的汉人受异族的统治、歧视和压迫,导致人们的愤懑情绪广泛扩散。而《水浒传》所描写的徽宗时代,君主昏庸,奸臣当道,朝政腐败,是北宋社会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颠沛流离,谋生不得,只有铤而走险。这两段历史背景,得到了契合。而关于作者施耐庵,他有过短暂的做官经历,这使他对官场的不公和黑暗有了切身体会,也为他后来辞官著书积聚了情感和观念上的力量。看过《水浒传》的人都能体会到,这是一本“愤书”,在其中宣泄着作者的不满和压抑,而客观上,也替代性地满足了作者和同时代人的愿望。这种替代性的满足正是在“平庸化”的宋江身上实现的。
  
  文人和普通老百姓很难在李逵、鲁智深,或者林冲、吴用等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些人物在根本条件上就与文人们存在太大距离,了解他们只是一种对“他者”的欣赏。而在“平庸”的宋江身上,则最容易实现自我的代替,他的本领自己都有,不是遥不可及的,同时这样的一个“我”又是众英雄的领袖,便使得自己的愤怒和愿望找到了一个宣泄和实现的路径。作家在创作时,将自己的形象重叠了上去,读者在阅读中也完成了这种转换。
  
  二、作品分析
  
  (一)替代的实现
  
  首先要说的是宋江的外貌。作品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他的外貌特征:“黑矮肥胖”。这一形象自然算不得出众,甚至是相反,将这样的形象塑造成一个英雄人物是否不太合适?其实,这种外貌的平凡化甚至丑化是作者和读者完成替代的第一步,毕竟没有多少人能够如林冲那样“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或是像朱全那样“貌如重枣,美髯过腹”。人们更多地是平凡的、不美的。以下主要从作品中宋江的武功缺失、智谋平平和屈尊得才三方面来说明作家如何改变宋江形象,从而使自己的替代成为可能。
  
  1.宋江到底有没有武功?这是很多人都拿不准的一个问题。小说中有两个地方集中体现他是有武功的。在第十七回宋江剐出场的介绍中有“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这是一。在第三十一回中,宋江在向武松介绍孔明、孔亮时说:“因他两个好习枪棒,却是我点拨他些个,以此叫我做师父。”这是二。
  
  但在之后他所历经的“九劫”中,却看不到他拥有一点武功,最终都是依靠那些仰慕他名声的好汉甚至是仙人才得救。这里举出几次为例。第一劫是第二十回杀阎婆惜后。宋江被阎婆骗到县门前,当阎婆叫开他的罪名时,他立刻慌做一团,唯一能做的只是拼命地掩住她的嘴,但最终也未能掩得住,反被阎婆扯住跑不掉,最后靠唐牛儿才得走脱。阎婆不是一丈青、母大虫,只是个没有什么武艺的平凡老婆子,却能够将宋江制服到这般境地,这实在不像是有武功的表现。第二劫是第三十一回,在宋江投靠清风山的路途中。他先是看见天色渐晚就开始惊慌,担心遇到毒虫虎豹害了性命,之后因为碰到绊脚索拉响铜铃,十四五个伏路小喽罗出来便把他捉翻并用一条麻索缚了解上山来。在几个大王还没有出来,只是面对这些小喽罗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悲叹。他的最后叹息“可惜宋江死在这里!”救了他的命,燕顺等仰慕他的人立刻纳头便拜。这些担心和悲叹以及轻易被捉,体现不出他的一点点武艺根基,他甚至连挣扎也没有,只是认命等死,这离李逵、武松的境界可是差远了。第七劫是第三十六回,宋江及两个公人被穆家兄弟追,上了张横的船,张横要他们选择吃“板刀面”还是“馄饨”,宋江先是悲叹“却是苦也!”接着又向张横求饶,看是不成,便和两个公人抱做一块准备跳了。最后李俊救了他。宋江此刻并不带枷锁,身边还有两个公人,却完全听从一个艄公摆布。如果说宋江有武艺,岂不是很难讲通?
  
  宋江对自己有个评价,其中说道:“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虽然这其中不乏谦虚的意味,但实在不能说是有失公允。
  
  宋江作为一个闯荡江湖的人,作为一个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领袖,自己却不会武艺,这是很难想象的。作者在介绍他身份时肯定了他的武艺,但在具体的事件中却让武艺消失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宋江在作为一个抽象身份时只是他自己,作者和读者不是押司也不用做孔家兄弟的师傅;但具体的那些苦难是他们会遇到的:惊恐、生命威胁、不安全感的泛滥、担心自己身首异处等等,在这些苦难中便需要进行一种替代。苦难中的宋江成为了他们的化身,他们没有绝世武功,甚至手无缚鸡之力,但即便如此也不会被伤害,因为有旁人的帮助和天意的垂青。这是人们渴望得到的生命保障和安全确认。
  
  在宋江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些在动荡社会中惊惶不安而又渴望生存的人们。
  
  2.作为领袖,谋略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宋江在指挥大战的谋略方面又怎样呢?就宋江上梁山以后的几次重要战役来说:三打祝家庄最终取得胜利靠的是吴用施展“双掌连环计”;攻下高唐州救出柴进凭的是请回公孙胜大破高廉的妖法;破除呼延灼的连环马则亏得汤隆打造兵器“钩镰枪”并施计赚上徐宁;打青州救孔明得呼延灼则归功于吴用笑中定下的计谋;打华州又是吴用骗得宿太尉“金铃吊挂”使大军得以入城;打芒砀山制服樊瑞妖法及项充、李衮飞刀的则是公孙胜。
  
  宋江在梁山的威望是在这一次谈的战役中建立起来的,每一次胜利之后又得钱粮又得将领,好不风光!这些战役使宋江从刚上山的“恩人”变成了梁山不可或缺的首领统帅,使他一步步架空晁盖坐稳了位置。每次作战他都抢在前面要亲自带兵,每次晁盖想下山作战他都以“哥哥山寨之主,未可轻动”一类托词稳住晁盖。但每次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实质又只是一根抽空了的支柱,也许于稳定军心有用,但其实和战役胜利无关。

[1] [2]  下一页


希望宋江形象的精神分析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收藏本站。

关键字:名著导读,名著赏析大全   

宋江形象的精神分析相关文章

宋江形象的精神分析的评论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教案说课| 试卷课件| 作文大全| 好词好句| 优秀范文| 网站地图| 热门专题

Copyright © www.jiaoyu88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语文试题,小学数学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初三数学试题及答案,高一英语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