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当前位置: 教育帮范文网党团工作党支部工作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讲座

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讲座

05-01 16:07:28 | http://www.jiaoyu880.com | 党支部工作 | 人气:547

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讲座,栏目:党支部工作制度,学校党支部工作计划,党支部工作职责,学生党支部工作总结 ,http://www.jiaoyu880.com 。

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讲座

新名词新提法  彰显中共执政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熟

十月十五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穿着蓝西装和红领带,在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完成了十七届中央执政理念的全面系统的阐述。这是本次大会最为重要的议程,其他议程均可看作是这一政治报告的体现和诠注。所以,学习十七大精神,主要就是学习胡总书记的报告。
那么,这一关系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发展走向的政治报告,洋洋洒洒两万八千字,分为十二个部分,主要有哪些值得琢磨的内容呢?我还是从解读新提法、新名词的角度,来讲讲中共执政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熟。

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整理了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最主要意义的意义是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这是十七大所有新意的理论源泉!其他新提法新名词均是科学发展观统帅下的具体体现,所以应当重点学习重点思考。
1、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很广阔,因素很复杂,但直接催生因素是三个:
一是如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第一个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到二十世纪末,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这种小康又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比如,2000年进入小康社会时确定的16项检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中,竟然有至少三页指标到了20**年都还没有达到:农民的人均收入、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等。这三项指标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已经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二是20**年发生的“非典”事件,可以说是直接刺激了科学发展观产生。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虽然前后只有两个多月,但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旅游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业等造成了很大损失。当时,整个中国社会人心浮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我国社会发展的滞后性暴露无遗。因此,在抗击非典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久,党中央就提出要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
三是中国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又一个直接的客观原因。
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关键时期,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应对失误,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社会长期动荡。近些年来,拉丁美洲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就是这个阶段出现过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政权更迭。中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各方面快速发展,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美元。但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资源问题、环保问题、腐败问题、思想教育问题、社会贫富分化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事实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共深刻分析和把握这一关键期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提出形成,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年11月到20**年10月,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阶段
 20**年11月16日,胡锦涛和其他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0**年4月10日至15日,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开拓新局面,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20**年7月1日,胡锦涛“七一讲话”中指出:“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20**年春天发生的那次惊心动魄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非典”,暴露了我国社会发展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尤其是在社会事务领域,管理意识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因此,抗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久,中央痛定思痛,就提出要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
20**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www.jiaoyu880.com
第二阶段:从20**年11月到20**年4月,这是科学发展观形成阶段
20**年11月29日,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年1月12日,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专题研究班,这是党中央为推动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20**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大量的篇幅来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实践来源、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第三阶段:从20**年4月到20**年9月,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完善阶段
20**年4月30日至5月6日,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提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20**年6月2日,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四个依靠”
20**年7月26日至29日,胡锦涛在上海考察时提出,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整套体制机制。
20**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年2月19日—25日,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一,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2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
20**年10月8日, 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实现科学发展上来,扎实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年6月25日 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讲话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3、十七大系统总结整理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重要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着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永续
根本方法是实行统筹兼顾(六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
这四个方面的阐述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从而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思路、战略,所以,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新国情再一次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程度起家入到了又一个新阶段。

二、第一次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表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份政治报告最重要的新名词,它实际上是给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其前进中再出现的新的理论认识一个框架定位,说明邓、三、科等等理论成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段性理论成果。所以,十七大报告的主题词的第一句话改成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再象十六大报告所提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也用不着今后经常变换旗帜! www.jiaoyu880.com

三、第一次提出“机遇大于挑战”
以前我们一般是说机遇与挑战同在,但这次十七大报告讲:“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这个判断透视出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了一种自信,一种乐观。

四、第一次提出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五、第一次梳理了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
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六、进一步提出了更加丰富的小康内涵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这里包含了六层新意:
一是新世纪头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变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新要求;三是更加强调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四是明确提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要求;五是更加强调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六是加进了生态文明的要求。

七、第一次提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人们普遍地注意到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意味着中共的政治改革方向除了原来提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外,要加快基层普选制的广泛推行。

八、第一次提出“票决制”
“票决”早在此前就已经付诸实施,如十三大提出重大问题经投票决定,后来在重大决策和人事问题上,中共开始实行一人一票投票决定,但不规范不常态,没有形成“票决制”。
本次报告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此举意味着中共有意将这种党内民主形式用一种制度予以固定,这是中共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成果。

九、第一次提出“党员主体地位”
“党员主体地位”是本次报告的一个新提法。这个名词包含了三重含义。“党员是党的主人,党员是党内权力的源泉,党员是党内行动的主体。”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说明中共开始着力理顺党内关系;也表明中央对此前断断续续的小范围内的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将加以沿续和扩展。

十、第一次明确创新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继20**年年初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后,第一次写进了党代会报告中。报告重申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

十一、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报告
这次非常明确地提出生态文明。表明在原来强调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之外,我们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这既说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更加丰富、全面、深入,也说明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思路更加清晰。

十二、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提升为“永续”发展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变为“永续”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总体一致,但“永续”发展的信心更强、决心更大,表明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问题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十三、第一次将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
 这是对过去29年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又一新认识。从20**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4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4年内连续赶超法、英,跃居第四,但一旦除以人口总量,人均gdp仍然排在靠后位次;而且一味追求gdp总量,容易导致“gdp”崇拜、甚至助长不科学发展。 www.jiaoyu880.com

十四、第一次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上述这“五化”中,比十六大报告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同时也是我们党探索国家现代化道路更准确把握。

十五、第一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增长”强调的是数量,强调的是快,而“发展”强调的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是规模与效益的统一,是一种既好又快。

十六、第一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十六大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而这次的说法,内涵丰富,又有新意, “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储蓄、基金、保险、股票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带来的利息、租金、红利、财产增值等各种各样收益。所以,作为一个单位人,工作时间努力干,多增加工资奖金性收入,业余时间发挥聪明才智,多兼职多理财,只要不违法犯罪、不影响正常工作就行了。

十七、第一次将“解决就业”改变为“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仅靠政府不行,要靠全民创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引导他们提高素质,自主就业和创业;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各类人员创办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十八、第一次提出:初次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80年代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93年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0**年十六大改提: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这次十七大说,“初次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可见,中央在加大力度遏制贫富差距。

十九、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这些人性化概念
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这必然会拉近了党与人民的距离,思想教育趋向人本化、人性化。

二十、第一次出现“文化软实力”等一组新概念
此次报告出现了“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说明执政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功能和精神文明的推动力。

二十一、第一次将“民生问题”单列一章
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上学、就业、医疗、收入、社会保障、治安管理等民生问题是第一次作为单独章节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本思想,也说明了党中央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文明的极大关注。

二十二、第一次提出要“达成两岸和平协议”
十七大报告用八百字阐述对台政策,其中,出现十五个“和平”字眼,七处提到“和平统一”,五处提到“和平发展”。期间,掌声五次响起,掌声之密,之热烈,耐人寻味。特别是首次使用“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等新表述,应当算作是中共对台湾人民释放新的善意,也是对前一阶段台湾一些政治人物所提的政治主张的正式回应。

二十三、第一次讲到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
这样的铿锵之词,首次出现在了十七大报告中。十七大报告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文字不长,但字字掷地有声,论述深刻精辟——
高点定位:“这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方针明确:“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格局清晰:“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重点突出:“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方式明朗:“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显示,20**年1月至20**年8月,中国检察机关共查处贪污贿赂犯罪67505人,平均每月有近1600名官员因腐败走进监狱,其中“一把手”的腐败占较大比重。

上述新提法新名词,甚至有的仅仅“一词之差”,却宣示着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彰显着中共执政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熟!


希望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讲座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收藏本站。

关键字:党支部工作,党支部工作制度,学校党支部工作计划,党支部工作职责,学生党支部工作总结   

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讲座的评论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教案说课| 试卷课件| 作文大全| 好词好句| 优秀范文| 网站地图| 热门专题

Copyright © www.jiaoyu88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语文试题,小学数学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初三数学试题及答案,高一英语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